1998年8月5日 金融大颚索罗斯攻击港元
2020-02-20 23:32:10 浏览:945 作者:管理员
1997年7月,索罗斯在泰国大量抛售泰铢,此举被认为是世人瞩目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导火索。1998年8月5日至28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以美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为主力)联手同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汇市、股市、期货市场斗法,双方投入巨资“激战”约两周时间,以港府胜利暂时告一 段落。但有关亚洲金融危机起因的报道,以及香港政府与国际炒家在金融市场的“激战”,越来越多地将人们的目光聚集至“名声变得越来越响的乔治·索罗斯身上。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1943—1944年索罗斯一家利用伪造证件化名逃避纳粹追捕。1947年移居英国。1954—1979年在伦敦和纽约默默无闻地从事证券交易和金融分析,1956年移居美国,1961年结婚并成为美国公民。
1979年,索罗斯将1973年与人合作成立的“索罗斯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至199o年,“索罗斯基金组织”在26个国家设立了89个机构。
1992年9月,索罗斯趁英镑危机,短短一个月内赚取了创纪录的15亿美元,并以牛津大学主要资助人身份成为该校董事会成员。
1993年,索罗斯以11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人。当年美国个人收入排行榜前1OO名中有9人为索罗斯基金会工作。其后的索罗斯名声大噪,1993年以“一个能改变市场的人物”成为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人物。1994年6月,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
现有的材料揭示,索罗斯可能是个赌徒,但他绝对是个有胆量的超级赌徒。像所有赌徒一样,索罗斯具有超乎寻常的自信。一旦相信自己判断正确,投资仓位绝不嫌大。与一般的赌徒不同的是,索罗斯还具有死里求生的本领。他喜欢说:“如果你没做好,第一个动作就是收手,不要想翻本。重新开始时,则从小做起。”
索罗斯的直觉和灵活性也常被他周围的人所称道。
索罗斯并不花费很多时间阅读研究股票分析报告,他主要通过阅读并不一定与金融相关的报章,并保持与全球权威人士的接触,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和华尔街投资大王沃伦·巴菲特一样,他认为证券的技术分析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真正有用的是基本分析。
而索罗斯最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质,也许就是他能够接触全球的领袖和权威人物。这个无需申请然而极难进入的“俱乐部”由各国政治经济界的杰出人物组成:国家元首、财政部长、央行总裁……然而身份地位与之相差甚远的索罗斯却成功地打入了这个极端排外的圈子。索罗斯在市场上夺取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使“俱乐部”的其他成员不得不关注他的看法、了解他可能做出的决定,当然,这种兴趣是相互的。凭借这个便利,索罗斯得以了解全球的事件和全球的运作程序。
除去上述个人特质,索罗斯还极善于巧妙利用市场的合力。在每一次决定性“战役”中,索罗斯不仅有胆倾注自己的全部力量,而且还能因势利导纠集大量追随者,形成规模骇人的力量集团。人们很难相信,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这样的金融“巨无霸”会同索罗斯联手与香港政府对着干!8月2日,港市全天成交额达到不仅空前而且可能绝后的790亿港元这个高度,单凭索罗斯一人是无法企及的。用一个比喻说明,索罗斯就好像一群鲨鱼中率先对猎物发动攻击的那头巨鲨,一旦得手,其他闻到血腥的大小鲨鱼们便会蜂拥而上将猎物撕咬一空。